目前分類:06 古蹟藝文 (76)
- Apr 10 Sat 2021 16:51
保安宮與孔廟 1100410
- Mar 23 Tue 2021 17:07
安平古堡 1100323
- Mar 06 Sat 2021 15:07
大院子 1100306
- Nov 29 Sun 2020 20:46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1091129
- Sep 05 Sat 2020 15:41
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 10909805
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
靜心苑
搭乘捷運板南線,穿越忠孝東路,沿著昆陽街走過衛福部
漫步滑近闢靜的巷弄,映入眼簾的是屋齡百年的日式老宿舍群歷史的風霜、文化的堆疊,與世無爭的區隔出周遭的紛亂雜沓。
談歷史
擁有百年歷史的松山療養所,走過日據時代、走過台灣光復、走到今天…近百年的歷史回憶,安靜地嵌在建築的斑斕裡,在林立的高樓大廈旁,兀自呢喃著當年…
食療癒
「日式懷舊,同時帶有台灣風土的獨特性格。」
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經歷日治時期的30餘年,前後多位日台所長,陸續走過那段歷史,生活習慣隨著人事物、時光的更迭,層層疊加出不同風味。靜心苑提供的餐食,與松療所所長宿舍的建築概念一般,融合日式料理與台式料理元素!步入靜心苑,切換至放鬆舒緩模式給自己一段空白,享用以養生養氣、當季時令、健康美味療癒身、舒緩心。
- May 15 Fri 2020 08:05
孫立人將軍故居 1090515
- Apr 27 Mon 2020 14:10
鹿野神社 1090427
台東鹿野神社
鹿野神社為無格社,屬日本國家神道系統,供奉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少彥名命、大己貴命)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由台東神社神官兼管,平常由鹿野村民會會長田久保健治代理。神社的建築也很簡單,都僅有本殿、鳥居、手水舍等主建築。日治時期每年的主要祭典包括:祈年祭(6月8日)、台灣神社鎮座日(10月28日)等,各機關學校職員師生都要來此神社參加祭典,是鹿野區最重要的神社。平常村民自由參拜,婚禮亦常在神社舉辦,遇有村民應召入伍,則在神社舉行盛大歡送儀式。戰後神社被拆,僅留下一座基座。在2014年時為了恢復龍田村歷史風貌,以日本檜木由日籍匠師技術指導的合作模式重建鹿野神社,期望再現當年龍田日本移民村的歷史風貌。 【資料來源:『鹿野鄉誌』宗教篇】
- Mar 14 Sat 2020 11:49
樂浦町 1090314
樂浦町
樂埔町前身為錦町日式宿舍,提供給早期林務局官員所使用,爾後因為疏於管理,逐漸凋零,在2013年時,經過台北市文化局的媒合之下,將這棟富有歷史人文意義的老房,交給立偕生活文化團隊。立偕取快樂與沃土的含意,希望樂埔町能成為一個美麗的藝術薈萃之地,歷經一年半來的修復,在尊重老屋原有風貌的前提之下,延續日式建築的嚴謹與傳統,並以現代思維重新規劃內部空間,從飲食與色彩之美出發,賦予歷史建物新的生命與記憶。文字資料引述
https://www.leputing.com.tw/content/zh/about/About.aspx?Id=2
- Mar 05 Thu 2020 16:08
羅馬萬神殿之相關建築沿革 1090305
萬神廟(義大利語:Pantheon),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位於今義大利羅馬,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公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由於其完美的古典幾何比例被米開朗基羅譽為「天使的設計」。
1817年,傑佛遜為維吉尼亞大學設計的圖書館(Virginia Rotunda,1819~1826年建造),參考了著名的羅馬「萬神廟」(Pantheon,118~126年建造)的建築形式,外形採用穹頂及高大的柱廊。他認為,圖書館是知識的「神殿」,用這種建築形式來建造是最合適不過了。維吉尼亞大學的徽志也以此建築為主圖。這種大學建築的形式,不僅對以後整個美國的校園建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連遠隔重洋的中國也成為其影響力所及 . 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應屬名至實歸。之處。
民國87年落成的「尚志教育研究館」係紀念大同大學 創辦人 林尚志先生百歲誕辰而建。此館參酌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贈送Rotunda之設計藍圖,經黃宜章、蕭義雄等建築師、工程師改進設計建造而成。Rotunda為美國第三、四任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先生下任後到維吉尼亞設立大學的學術村參考羅馬萬神殿,親自設計、規劃、興建,曾在1976年美國建國兩百周年時榮獲全美傑出建築物選拔首獎。
- Mar 04 Wed 2020 09:58
婚紗聖地 - 大同大學尚志教育研究館 1090304
- Feb 22 Sat 2020 08:32
新竹辛志平校長故居 1090222
- Aug 13 Tue 2019 12:04
林安泰古厝 1080813
1754年,本籍中國福建泉州安溪林欽明移民至現今台北市大安區,其子林志能因為於台北艋舺創建榮泰行從事船運與貨物貿易而致富。大安由福建泉州安溪移民開發,為紀念家鄉,故命名為大安,意指「偉大的安溪」。 1822年,林志能於今敦化南路二段、信義路與和平東路間興建四合院住居,取故鄉福建泉州安溪的「安」與榮泰行的「泰」為大厝名,定名為「安泰厝」。
林安泰古厝原本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1970年代,台北市政府為了拓寬敦化南路,計劃拆除林家古厝,經過多方人士奔走搶救才得以保存。然而當時古厝並未列入古蹟無法獲得保護,所幸在專家學者的努力之下,終於在1978年一項古建築遷建計畫出爐了,再加上林家後代林思訓獨排眾議將古厝磚瓦無條件捐獻,古厝存廢的爭議遂塵埃落定。
林安泰古厝後的大佳河濱風景如畫
1978年6月26日拆遷工程正式展開,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先進行丈量、記錄、編號與藍圖繪製,然後由附屬物先進行拆裝,再拆隔間,最後由屋頂向下拆,磚瓦木石被一塊塊地拆卸下來,五個月之後,整個拆卸工程完成,百年古厝現在變成了一堆堆等待重新組裝的建材。因為土地取得困難一時之間無處安置,只能暫時安放在安和路旁的臨時倉庫中;但一年後安和路開始拓建,這些建材只有再次搬遷到和平西路的高架橋下,而且因為橋底漏水,一些樑柱就這樣遭到雨水侵蝕腐壞。
1984年8月,台北市政府終於敲定在中山高速公路旁的新生公園內進行古厝重建工作。不過搬遷計畫負責人李重耀指出,由於搬遷了三次,所有原先編了號的東西、材料、包裝的物品都混亂了,必須一塊一塊地去翻找拼湊,十分費時費工。只是,重建工作仍在幾個原則下努力進行:一﹑維持原來的平面,完全不改變它的用途;二﹑保持原有的牆壁、隔板等;三﹑維持原有的顏色與圖案,至於已破壞的部分則以相同或類似者更換之;四﹑不得任意裝設原來沒有的建材,如塑膠、金屬、合板等。經過了四百個工作天,花費經費新臺幣4536萬元後,1985年11月竣工,1987年6月正式開放一般民眾參觀。
2000年5月,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規劃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以上文字資料引述維基百科)
- Nov 04 Sun 2018 13:25
青田茶館 1071104
- Oct 26 Fri 2018 21:06
關渡宮 1071026
- Sep 28 Fri 2018 12:58
淡水紅樓與美食 1070928
位於淡水真理大學附近的「紅樓」餐廳,沿著老舊的石梯走上去,看到屬於紅磚的建築,獨立的紅樓本身就是一個美景。餐廳走廊上的雅座是最佳觀景地點,可以觀看淡水小鎮,也可以遠跳眺淡水河及對岸的八里和觀音山。紅樓是一家複合式的餐廳,雖然以台菜為主,卻也可以吃到川菜、粵菜、湘菜等著名的中國菜,還有當紅的泰國菜和不定期推出主廚新研發的菜色。其中招牌菜有荷葉豆腐、蒜泥蝦等等,都是真理學生讚不絕口的美味。 紅樓共分有三層樓,分別是一樓為中式餐廳,在裝潢上沒有太花俏的裝扮,只是呈現最真實的面貌,二樓則放置了許多古老的照片,可以參觀淡水原始到現在的風貌,三樓則是咖啡廳,是屬於現代式的風格,聞著咖啡的香味,欣賞淡水的風景。
- Feb 15 Thu 2018 18:39
龍山寺 1070215
- Jul 18 Tue 2017 16:27
太陽劇團 - - 阿凡達前傳 1060717
- Sep 26 Mon 2016 16:38
南門三三三 1031118
- Sep 07 Wed 2016 16:02
李氏古宅 1030828
- Aug 04 Tue 2015 15:28
廟會 1040804